一、先搭骨架再填肉,文案才不会散架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写文案时脑子里像一团乱麻,写着写着就跑偏了,读者看了半天不知道你在说啥。
1、核心问题:缺框架。
框架就像一个手机导航,都是先定好终点(主题),再规划详细的具体路线(逻辑链)。
(1)往大了说,小说都有“起承转合”的主线,电视剧也有 “每集冲突+主线推进”的节奏,就连课本都分为“章-节-知识点”的层级。
(2)往小了说,一条几分钟的短视频,也得有“开头钩子+核心观点+案例支撑+结尾引导”的结构。
所以在写文案时,先给自己写一个简单的框架出来。
2、怎么用框架?
(1)像我一般用的是思维导图,不管写文案还是做视频,都会用这个逻辑把主题拆成3-5个核心板块,每个板块再拆成2-3个小点(比如 “减肥” 可拆成 “饮食/运动/心态”,每个小点再细化)。
(2)新手一般对于内容的好坏分不清,所以最好是用“拆解法”偷师,刷到爆款文章/视频时,可以马上记录它的文案结构——“开头用了什么钩子?中间分了几个部分?结尾怎么引导互动?” 拆几十篇爆款之后,你会清晰地发现,这些内容的框架基本都是一样的。
(3)框架要灵活运用:比如写干货文适合 “总分总”,写故事文适合 “冲突-转折-结局”,根据内容调整,别被固定格式捆死。
没有框架的文案就会 “想到哪说到哪” ,读者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想说什么——你的时间值钱,读者的更值钱。
二、内容填得好,读者追着跑
框架搭好了,怎么填内容才不空洞,有血有肉,让人感到人情味呢?记住一句话:“要么给干货,要么给情绪,要么给共鸣”。
3个填内容的秘诀:
(1)用自己的“专业+经历”为基础:写职场文,就结合自己的晋升踩坑经历;写育儿文,就把专业育儿知识和带娃日常结合——如果全是纯理论会显得比较干,纯故事故事的话又让你觉得太浅,所以可以让两者结合起来。
(2)根据主题去查找资料,就算你对主题一窍不通,只要查找3篇权威文章和2个案例,你也照样可以积攒有料的内容。比如今天写“早餐吃什么健康”,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发散思维去查找相关的资料,得到资料后就去阅读吸收成为你的知识,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文案框架丰富内容了。
(3)文案中一定要加 “钩子”:每段结尾留个小悬念,比如 “这招看起来简单,但90%的人都用错了”、“最后一步最关键,直接决定效果”——就是要一直勾着观众往下看,完播率才会高。
自检标准:写完后用 “读者视角” 反问自己:“这段话能解决我什么问题?能让我学到什么?看完我会想转发吗?” 3个问题有1个答不上,就重新修改。
三、排版好的好坏,是观众的 “阅读体验感”
你应该看过一些密密麻麻的长文,第一眼就感到头痛,让人瞬间失去阅读的欲望,哪怕它的内容再好;或者在微信聊天中,有人直接发个几百一千字给你,然后字与字都是连着,有时候标点符号都没有,这种只能“已读乱回”。
排版的核心:让读者 “不费脑”。
3 个排版黄金法则:
(1)分段要 “碎”:手机阅读时,每段别超过3-5行,因为太长的段落会让人视觉疲劳。
(2)重点要 “亮”:关键词加粗、用序号(1.2.3.)分点、重要句子单独成行 —— 这样读者在划屏时,一眼就能抓到核心。
(3)可以用 “视觉符号” 引导:比如用 “❗” 强调警告,用 “✅” 标注方法,用 “❓” 引发思考,比纯文字更有冲击力。
排版就是让自己的文案更加清晰,也让别人看的时候更舒服。
四、写文案=“高效聊天”,别让读者猜
你有没有遇到这种人?问他 “中午吃什么”,他从早餐聊到昨天的新闻,最后也没说答案。
写文案也一样,“说重点” 比 “说得多” 更重要。
首先考虑别观众能不能听懂,其次再精简。能一句话说到用户痛点,就不要多用一句话,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有耐心看完。但是不要为了精简而说一些晦涩难懂的话,也不是说越精简越好,所有东西都是根据不同情况来设定,没有一成不变的。
比如做头条文章,字数太少收益就少,那么精简就会导致数字不够,数字不够又会影响收益,那么也可以适当说一些废话,拉长字数,或者再增加一部分的知识点。反正逻辑不变,方法很多,就看用什么来解决。
关键原则:先让读者 “看懂”,再追求 “精简”。晦涩的 “高级感”,不如一句 “人话” 来得实在。
五、从 “抄作业” 到 “当学霸”,模仿是最快的捷径
不要相信“原创至上”的鬼话,很多新手小白一开始,最喜欢的就是自己闭门造车,宁愿几天才写好的“垃圾”文案,也不愿多看、多学习一些优秀的文案——其实99%的爆款,都是通过“模仿+微创新”的结果。
正确的模仿步骤:
(1)找“对标的爆款”:在自己的领域里,搜索“点赞1w+、转发w+”的内容(数值作为参考,每个领域的数据情况不一样),把它们的标题、框架、金句抄在笔记本上(比如情感号爆款标题多是 “我拉黑了那个XXX的人”、“30 岁后,我终于学会了XXX”);
(2)“换汤不换药” 改写:比如看到爆款文《我用这3招,半年瘦了20 斤》,你可以换成《产后妈妈亲测:这3个不节食的减肥法,对懒人太友好》—— 框架不变,换个场景/人群,就是新内容;
(3)模仿到 “会创新”:当你攒够100篇爆款模板,会发现它们的“底层逻辑” 都是相通的(比如 “痛点+方法+案例”),这时再加入自己的经历和观点,就能形成独特风格。
避坑提醒:别只抄1篇,容易被判定抄袭;多抄几篇,把不同的优点 “杂交”,查重率自然就低了。
六、写论文的方法,藏着爆款的密码
你可能觉得“写论文”和“写文案”八竿子打不着,但两者的逻辑高度一致:“用证据说服人”。
把论文思维用到文案里:
(1)定主题=找“读者关心的问题”:论文主题是“研究方向”,文案主题是“读者痛点”(比如 “怎么睡够8小时” 比 “睡眠的重要性” 更吸引人);
(2)查资料=攒 “说服素材”:论文要引用文献,文案要引用案例/数据/权威观点(比如“专家说XXX”、“我朋友用这招 XXX”);
(3)列框架=搭“说服逻辑”:先抛出问题,再分点给方法,最后用案例证明有效 —— 读者跟着你的逻辑走,才会相信你说的话。
核心逻辑:不管写什么,都要让读者觉得 “你说的有道理,我信了”。论文靠数据,文案靠 “让读者觉得有用”。
七、最后一句话:先 “抄” 明白,再谈 “原创”
刚入门时,别死磕 “原创”—— 你连行业的基本套路都没摸透,写出来的东西大概率是 “自嗨”。
正确的步骤:
(1)先 “抄爆款”:用别人验证过的框架、标题、话题,保证自己的内容 “不扑街”;
(2)再 “改细节”:加入自己的经历、换个表达方式、调整目标人群,慢慢找到差异化;
(3)最后 “做原创”:当你知道 “什么内容能火”、“读者喜欢看什么”,再去创新,成功率才高。
记住:所有的 “原创大神”,都是从 “合格的模仿者” 进化来的。
写在最后
文案的本质,是“和读者好好说话”——
用框架帮他们理清思路,用内容帮他们解决问题,用排版让他们读得舒服。
不用追求 “文笔好”,能让读者 “看完有用、看完想转”,就是好文案。
现在就打开你的文档,用这几招改改看?说不定下一篇爆款,就从这里开始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智代悠云
文章评论